失 智 症 情緒 失控 怎麼 辦

編按:照顧失智症老人時,溝通上常有「對牛彈琴」的沮喪,甚至快讓人理智斷線……別洩氣,資深護理師二花小姐分享5個溝通話術,同樣的事情,換個說法就能降低對方反抗情緒,讓失智的阿公阿嬤也能好好聽話。

與失智症患者溝通時,確實很容易感到沮喪—照顧者經常覺得像在對牛彈琴,失智症患者好像有在聽卻又沒反應;或雙方講來講去就是牛頭不對馬嘴、有溝沒有通;或是照顧者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失智症患者的出招。

有效溝通的技巧不只對「溝通」本身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和增進雙方的關係。以下提供五個與失智症患者溝通的技巧,招數不用多,巧妙地運用加上反覆練習,降龍不見得需要十八掌。

  • 技巧一:提供談話的線索或把答案放在問題裡
  • 技巧二:最好的問題是單選題
  • 技巧三: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先道歉就對了
  • 技巧四:換湯不換藥
  • 技巧五:善用肢體

技巧一:提供談話的線索或把答案放在問題裡

這個技巧的重點是:就算失智症患者不知道答案或是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還是可以順利進行對話,不會讓「對話」變成「記憶力大考驗」。有時照顧者會刻意想測試失智症患者的「失憶程度」,請千萬別這樣做!你並不是醫生在做診斷或做檢查,坦白說,這樣的「測驗」只是滿足你對於「不知道他記不記得這個人、事、物?」的好奇心。對失智症患者本人並沒有實質意義,反而讓他對於想不起來、記不住感到很懊惱。不但會破壞情緒和氣氛,更會讓失智情況惡化。雖然有時候不是故意要考他,只是想讓他有正常對話的參與感,但他偏偏就是回答不出那些問題,話家常一不小心就變成隨堂考。所以,請善用「作弊」技巧,在你的語句中悄悄地放入讓他能繼續進行對話的線索。

例如,平常我們會這麼說:

「你記得你晚餐吃什麼嗎?」

巧妙地改問:

「你喜歡我們今天晚餐吃的滷肉飯嗎?」

這樣一來,就算不記得晚餐吃什麼也沒關係,答案就在問題裡。失智症患者就可以運用你給的線索,把「聊天」進行下去,不會覺得自己因為失智症失去正常對話、社交能力,也就不會感到挫折。重點在於:盡可能提供最多的資訊,但期待最少的回應。不要因為他的回應不夠多、不夠好,就打破砂鍋問到底。

與其說:
「昨天我們去的那間餐廳,你覺得好吃嗎?」
「你記得明天有誰要來嗎?」
「牆上這幅字是你寫的嗎?」

我們可以這樣「聊天」:
「我們昨天吃那間江南牛排館味道不錯,你好像也喜歡,是嗎?」
「我很期待明天孫子、孫女要來玩。」
「牆上這幅你之前寫的字真好看!」

技巧二:最好的問題是單選題

失智症患者的理解和判斷功能正在逐漸退化,當被問到一個開放型問句,必須自己找出選項、做決定然後回答,這對他的大腦來說是一項很龐大的工程。即使是很簡單的日常生活問題—「你今天要穿什麼?」就算你把他帶到衣櫃前問:「你要穿哪一件?」對失智症患者來說,訊息都太龐大、太眼花撩亂。不如直接拿出兩件衣服,展示給他看,並問:「你喜歡這件?還是這件?」我們鼓勵照顧者提供選項,是為了讓失智症患者盡量保有「自己做選擇」的自主感,這種可以自我掌控的感覺不只能讓他增加信心,也讓他不會覺得自己對生活失去控制,或是感到需要依照別人的決定過活而有壓力。這種失控的感覺會讓失智症患者的大腦功能退化得更快,也會讓他長期處於「自己很沒用」或是「必須聽從別人指示」的壓抑情緒中,進而導致憂鬱,或使得情緒和行為狀況惡化。

當你發現失智症患者因為選項太多而顯得有點焦躁,請改說:「我們重新來過,這兩件衣服,你想穿哪件?」 —記得運用之前提過的「提供選項」技巧,拿出兩件適合的衣物讓他挑選,不管他挑哪件都是雙贏。

技巧三: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先道歉就對了

別忘了,當溝通不通時,雙方一定都很沮喪。照顧者經常陷在挫敗、焦急的情緒裡,很容易忽略失智症患者在溝通上面臨困難,下意識地認為一切都是因為他講不聽。其實失智症患者也對溝通困難感到同樣沮喪,加上無法如實表達感受和想法,沮喪程度更甚於我們。這也是為什麼溝通不良時,失智症患者特別容易情緒失控、出現反抗或暴力的行為。照顧者很氣,失智症患者何嘗不氣啊!你說他講不聽,他還覺得你無理取鬧哩!

試想,當你覺得跟你對話的人不懂你、不在乎你的想法,只一味要你依照他的要求做時,你的心情如何?肯定很不安也很沮喪。這時候,對方要怎麼說或怎麼做才能安撫你呢?當然是「道歉、閉嘴、聽我說」囉!

試著這樣緩解一觸即發的局面:
「媽媽,我很抱歉讓你覺得我堅持你一定得穿這件衣服。」
「爸爸,對不起,我不應該叫你一定要去洗澡。」

記得,請避免說「我不該讓你生氣」,這樣的說法太過模糊,且失智症患者有時不容易辨識自己的情緒反應。他可能覺得自己沒有生氣,卻被安上「他愛生氣」的罪名,搞不好就真的生氣了。所以,比較好的做法是清楚點出那件讓他不高興的事即可。

技巧四:換湯不換藥

對於失智症患者排斥的事情,可以試著換一個說法。例如把「洗澡」改成「擦身體、做SPA」,避開會觸發反感的詞語,事情會有神奇的轉變。在失智症患者比較容易排斥的事情後面,安排他會期待的活動,可以加強他配合的動力。例如,面對拒絕洗澡或換衣服的失智症患者,我們可以試著這樣溝通:

「我們中午一起去你最喜歡的那家麵店吃午餐,現在我們先稍微清理/整理一下。你看,我準備了你最喜歡的外套。」

技巧五:善用肢體

在溝通的過程中,如果你跟失智症患者的關係算親密,可以適當地使用一些輕微的身體接觸,例如試著握著他的手,或用你的手輕輕覆住他的手背。一來可以幫助他維持專注力,二來有助於安定他的情緒。

此外,「手口並用」在與失智症患者溝通時,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時候,失智症患者不是講不聽,而是沒有聽懂,因為受傷的大腦沒有辦法轉換言語的訊息,但他看到實際動作就能了解,或者至少可以模仿你的動作。例如:當你請他扣釦子,可能說了好幾次,他都還停在那裡沒有動作。這時照顧者可以在自己身上做出扣釦子的動作,然後指指他的釦子。透過手口並用的溝通,會比只用言語容易通!不過,還是要再提醒一次,進行手口並用的溝通,記得先在自己的身上做示範,再慢慢地指向失智症患者。如果突然觸碰他或靠他太近,出於自衛本能,他可能會出現肢體抗拒,甚至暴力行為。加上前面章節提過的「隧道視覺」問題,失智症患者可能看不清楚近距離的東西,或看得不完整。因此,照顧者在做示範時,記得先在自己身上比劃。

最後,逐漸失去溝通能力的失智症患者在對話過程中找不到想說的那個字、增加很多輔助手勢、甚至說出很突兀的語句等,都是正常的。照顧者不需過度反應,輕輕帶過即可。

相關文章

  • 失智者吵著要回家?掌握「三不」「三意」溝通技巧,取得患者信任
  • 善用5技巧,與失智者溝通不沮喪
  • 來訪親友愛說風涼話?失智症照顧者3招化解惱怒情緒
  • 失智者出現「被害妄想」怎麼辦?6大應對守則,降低病人幻想情緒

本文已獲轉載授權,摘錄自《留住相愛,停止傷害》,作者:二花小姐,出版社:高寶書版

失 智 症 情緒 失控 怎麼 辦
書籍簡介

留住相愛,停止傷害
臨床實踐的失智症照顧方案,陪伴患者也照顧自己,走出情感疲勞,找回生活平衡

【作者】二花小姐(劉波汶)

【簡介】

本書作者二花小姐身為資深護理師、澳洲醫院臨床教育訓練經理,擁有豐富失智症照護經驗,同時也經歷至親罹患失智症,切身體會照護者的手足無措、身心俱疲。

本書濃縮多年臨床心得,以真實的案例故事,引領你走入失智症患者的腦中世界,從常見症狀出發,帶你學習與失智症患者溝通、互動,在變化層出不窮的狀況下,都能掌握應對、緩解的重點技巧。

在失智照護這條路上,你毋須再迷茫。本書將幫助你減輕照護壓力、重拾生活平衡,留住對彼此的愛,停止互相傷害。

失智老媽從暴躁轉回慈祥,原來是有「魔法師」照顧與陪伴

2019-01-15

  • 失智症
  • 居家照護

失智症就像是「一場漫長的告別」。如果家屬懂得尋求專業居家照顧團隊的協助,在漫長的告別過程中,或許仍然能留下很多溫馨而珍貴的回憶吧!


女兒回娘家,通常是抱著輕鬆的心情,但是林女士例外。
因為林女士的老媽,總是對她摔筷子、摔手機、甚至摔門,怒斥女兒不要再回來了。 
儘管林女士知道,老媽是因為失智症,才會出現種種失控的行為。回娘家探視,對林女士來說,仍然是一段段痛苦的經驗。林女士形容,每次離開娘家時,「都像是逃出來的。」
但是自從聘請了一位「魔法師」來照顧老媽之後,現在林女士要離去時,老媽不只會跟女兒道謝,還會站在門口目送。
這個場景讓我想起一部外國電影《魔法保姆》,一位擁有魔法的保姆,成功「馴服」了七個古靈精怪的小孩,讓一個瀕於破碎的家庭重新步上正軌。
電影裡的「魔法保姆」,只是一個虛構人物,林女士聘僱的「魔法師」可是真實人物。原來「魔法師」的真實身分,是中化銀髮的居家服務員(以下簡稱居服員)。
 

▍27萬失智患者,9成是靠家人照顧


這些居服員為何能有效安撫暴躁易怒、言行失控的失智長者?她/他們是運用了哪些魔法,讓失智長者的家庭重回正軌?我在一場探討「居家的全方位失智症照顧」論壇中,找到完整的答案。
 
根據衛福部的調查,臺灣推估已有27萬失智人口(截至2017年底),其中有9成是住在家裡。專家通常會建議,輕度失智長者儘量送日照中心,重度失智長者送養護機構,由專責專業人員照顧。
但是在居家期間,日照中心或是照顧據點,仍然會有照顧缺口,譬如夜間與假日。還有很多長者甚至是不願去、或是不方便去。以及當失智程度發展成為中、重度時,一般的日照中心與照顧據點,也是力有未逮。
因此絕大多數居家的失智長者,都不免成為家人的沉重負擔。名主持人林書煒就現身說法證實,她的母親是在60歲時確診為「額顳葉型失智症」,目前已經惡化到失能臥床了。
「當她的行動能力還很強、情緒起伏還很大的時期,也是我們最難照顧的時期。」林書煒回憶起這段沉重的日子。
因為失智症患者除了會出現記憶力、注意力、定向力等等失靈的「核心症狀」,部分患者還會有失控、暴怒、攻擊、妄想、幻覺、睡眠障礙等「周邊症狀」。因此長照的兩大難題:失能與失智,照顧後者比前者更加棘手。 
譬如林書煒的母親有失語症狀,林書煒捨棄外籍看護,特別高價聘請臺籍的一位阿姨來煮飯與陪伴。林書煒要求這位阿姨能多多與母親交談,希望能儘量延緩母親的退化,看護阿姨滿口答應。
但是有一天,林書煒回娘家「突擊檢查」,發現這位看護阿姨正在呼呼大睡,放著母親無意識地盯著電視節目。而且沒有照顧失智症經驗的看護阿姨,還會經常跟林書煒抱怨說:「我對你媽媽這麼好,她為什麼要對我摔牙缸杯啊?」鬧得林書煒必須三不五時趕回娘家,安撫這位情緒起伏也很大的看護阿姨。
林書煒表示,當時並不知道民間有這種專責照護失智長者的居家服務,如果早一點知道,或許母親失智惡化的速度可以慢一點?
 

▍不退步就是進步,照顧重點是維持現存能力

 
因此當中化銀髮的居家照護管理師杜佩芬,代表眾多擁有「魔法」的居服員報告這套照顧模式時,我特別專注傾聽。 
杜佩芬首先拋出一個問題:「家人期待的居家照護,與失智長者期待的居家照護,落差有多大?」
杜佩芬特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當長者確診為失智症時,很多家屬總是不免心急的列出一大串清單,譬如要求長者「每天背一首唐詩」、「每天寫算術練習簿」、「每天複習蔬菜水果圖卡」等等。
 
因為家屬很難接受現實,總想「督促」長者回復過去的能力。譬如中化銀髮有一些失智長者曾經是法官或將軍,杜佩芬問台下聽眾:「你們想想看,這些法官或將軍會願意聽話去練習甚麼加減乘除嗎?」
北榮失智治療與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寧醫師也在論壇中指出:「失智症是一種退化性疾病,家屬要有的正確觀念是:『不退步就是進步。』失智症的照護重點是,儘量維持長者現存的能力。
中化銀髮的「魔法師們」,就是根據這項重點,在設計照護計畫時,會掌握三大原則:
 
1. 避免讓長者產生挫折感,設計活動時,先讓長者發揮現存能力,後續再漸進式加強不足能力。
2. 個人化設計,依照長者的偏好安排活動。
3. 保持彈性調整,而非按表操課。
 

▍「魔法師」與失智長者共享的快樂午後  


我們且來看看專為張奶奶安排的某個下午課表,第一個小時是「認知活動」時間,受過完整失智症照護訓練的居服員,會帶著張奶奶玩「七巧板」、「史楚普叫色作業」、「3D立體迷宮遊戲」,這些遊戲都在協助張奶奶維持認知能力。
第二個小時是「體能活動」時間,張奶奶會跟著居服員做多項運動,譬如訓練手眼協調的拋接球運動、防跌健康操等,而且居服員會幫張奶奶泡腳按摩。
第三個小時是「居家活動」時間,居服員與張奶奶一起手做點心、聆聽老歌、回味老照片。甚至會幫張奶奶精心打扮,讓張奶奶想起年輕時的美麗容顏。
 
特別一提的是,「魔法師們」當然要配備「魔法道具」,中化銀髮還特別委託意集設計公司設計出一些讓居服員與長者容易操作的套裝工具,譬如一款可以輕鬆上手的蛋糕材料包。
長者不僅可以在製作過程中發揮裝飾蛋糕的創意,完成後與居服員共渡一段很療癒的下午茶時光,長者還會殷殷期盼家人回來時可以一同分享。
前面提到,「魔法師們」是按照長者獨特的生命經歷,量身設計各種「認知活動」或「體能活動」,譬如某位銀行退休的失智長者,居服員會帶著長者辨識或是點數鈔票;某位年輕時喜歡跳國標舞的阿嬤,居服員也會特別帶著已經坐在輪椅上的阿嬤,一起進行類似國標舞的肢體動作。
從這些各具特色的課程表內容可以窺探到,這些被家屬與長者尊稱為「老師」的居服員們,帶給失智長者的是一段段愉悅的相處經驗。當長者在身心靈都逐漸感受到照顧滿足時,退化可以被延緩、家庭關係可以變和諧,更重要的是,長者也能重新感受到生命存在的價值。
這也是前面提到的林女士,為何不再被失智母親「驅逐出境」,母親也不再動不動就嚷著:「我去死死好了」的主要原因。
王培寧醫師也特別強調,失智症的居家照顧,有所謂的「黃金三角」:醫護團隊+專業居家照顧團隊+家屬及主要照顧者。走出診間之後,「黃金三角」最能發揮照顧功效的應該就是「專業居家照顧團隊」。
我聆聽完整場的論壇後,想起很多家屬會形容,失智症就像是「一場漫長的告別」。如果家屬懂得尋求專業居家照顧團隊的協助,在漫長的告別過程中,或許仍然能留下很多溫馨而珍貴的回憶吧!
 

▍中化銀髮專責失智症照護的居服員,必須接受哪些訓練與認證?

✔晉用條件:

  • 照顧服務員訓練結訓或照顧服務類單一級技術士證明
  • 取得台灣整合照護學會審核之「40小時失智症照護基礎核心訓練課程」
  • 其他坊間20小時以上失智症照顧訓練課程,並通過中化銀髮筆試及情境測驗

✔ 在職培訓:

  • 失智症小家訓練(全方位身心靈照護)
  • 居服員每月月會課程訓練
  • 失智症非藥物輔療工具包訓練課程
  • 每次接班即時回報與輔導訓練

文章來源 > 長期照護【朱國鳳專欄】

歡迎有志於照顧長輩的夥伴,加入中化銀髮居家照護,我們一同為台灣的長照打拼,應徵專線

北區照護中心 02-2797-3389

中區照護中心 04-2291-6139

南區照護中心 07-269-2866


  • Prev Article

    快樂延年老來俏!!!!

  • Next Article

    有一天爸媽會老,我們準備好了嗎?